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因果輪回誰來定

我們所說的善惡因果,這個裡邊宗旨有四個:業決定、業增長廣大、不作不受、已作不失壞。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首先業決定、業增長、不作不受、已作不失壞,

這個理論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理論。要解釋這個理論的時候,首先我們必須要闡述一下什麼叫業?什麼叫果?

佛教裡邊大概有三個層面:一個叫做緣起法,一個叫做因果法,一個叫做業果法,這三個覆蓋一切有為法和無為法,凡是一切存在,都囊括在緣起當中。為什麼?佛教認為,一切萬事萬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賴的,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獨立存在的。正因為如此,佛教從來不承認什麼造物主和神仙可以主宰凡人的命運。認為一切無非“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這叫緣起,這是涵蓋一切萬事萬物的規律。其中分成為兩類:一類叫有為法,一類叫無為法。

凡是有為法都是“眾因緣生法”,由因緣和合而生,

沒有任何有為法不是因緣和合而生的。這個概念涵蓋三類:色類、識類、不相應行類三類。所謂的“色類”即:眼睛看到的色,耳朵聽到的聲音,鼻子聞到的香,舌頭嘗到的味,身體觸感到的觸,色、聲、香、味、觸,內五色、外五色等等,這叫色類。識類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五根識,和意識加起來就是六識,或者按照唯識宗的話加上阿賴耶識和末那識,阿賴耶識和末那識實際上是意識的內容的分類問題,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這是識類。不相應行類,即非色非識的有為法。這三類都涵蓋於因果這樣的規則當中。

第三個叫業果。這個業果的範疇,主要停留在意識的範疇。意識好比一個電腦的硬碟,如果裡邊儲存了工作用的軟體或者程式,將來工作的頻率就會更高一些。若在電腦裡裝的全都是遊戲的軟體,工作的機會就沒了。我們的意識也一樣,裡邊注入的惡習氣多,善習氣少,將來行善的可能性就少,做惡的可能性就多。

比如說經歷過一次殺生,就會在內心當中留下習氣。

因此,第一次殺生是最恐懼、最不願意;第二次好像是可以殺,但是還不是很快樂;第三次的時候似乎有點意思;第四次的時候有點快樂。殺生殺得越多,越覺得對它有強烈的興趣,因此大量地打開殺戒。就像日本的軍隊,當初比賽殺中國人,看誰殺得快、誰殺得多,真是罪業深重。習氣一旦種下,平常發現不了,一旦遇到了相應的適合發作的條件,馬上就能引發。打個比方說,一個酒鬼,平常的時候跟大家是一樣的,可是一看到他特別喜歡的酒的時候,酒癮就發作了,就開始動起來了,恨不得把它拿下來喝了。吸毒者也是一樣。這叫內心深處造下的這種習氣,由此而引發的下一步的行動。

另外說一下,業報和業果和法律未必完全重合。比如殺人,它屬於殺生,將來有朝一日被告了,然後殺人犯就受懲罰,這個雖然是殺人的結果,但不是業果的法則。業果的法則有更多的細節:首先需要考察殺生的動機;第二,殺生有目標;第三,殺生有煩惱的因;第四,殺生有行為;第五,殺生有它究竟的結果,

到底是殺而死了,或者殺但沒死,都有。殺的物件必須是生命,生命當中越可貴,罪過就越大。比如說殺人,罪過是最大的。而殺人的動機裡邊,是你想殺而殺的,還是不想殺而殺的、無意當中殺的?有沒有殺生的思想,都很重要。第三點說到煩惱的因,是需要探究如果因為想吃它的肉而殺的,那就是貪心引發的;因為恨它而殺的,那就是嗔恨引發的;因為是為了宗教的儀軌等等所殺的,那就是愚癡;貪、嗔、癡。第四,殺生的行動,是百般折磨而殺的,還是安樂死的。第五,結果,殺的結果,是他先死了,還是殺生者自己死了。種種區別都會影響到將來受報的方向和程度。

因此,惡的習氣一旦種下,就會大面積地傷害眾生,而且根據因果的規律,總有一天,付出的代價將更嚴重。除非中間出了個岔子。什麼岔子?通過懺悔來把它毀掉。

懺悔為什麼能夠懺悔掉呢?其實懺悔的並不是過去所殺的東西,而是內心當中對惡的愛好,可以通過懺悔把它磨掉。為什麼?懺悔它有四個力:一個叫依力,一個叫對治力,再一個叫摧毀力,再一個叫遮止力,四力。

其中所依力,是在某一個佛、菩薩面前歸依之後,非常虔誠地祈禱,發誓以後不再犯錯。或者念念經、磕頭、做佛像、建廟等,以種種方式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充分表現出贖罪和後悔之義。對治力和所依力,必須要具備兩個東西:一個叫摧毀力,一個叫遮止力。什麼叫摧毀力或者破壞力呢?懺悔者思考:這樣殺生的罪過到底是什麼?我將會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不斷地思考,讓自己感到膽戰心驚,讓自己感到坐立不安,讓自己感到後悔萬分。這個後悔萬分,可直接對治,把那個喜好做這件事的習氣磨掉。

遮止力是什麼?就是發誓,從此以後決不能再做。一旦在佛或者菩薩面前發誓之後,心裡有震懾力:“哎喲,我可不能做,我在佛面前已經發誓了,那怎麼可以呢?”這個作用很厲害。採用這種方式的時候,即使曾經做過一些壞事,但這種留在心中的習氣也可以磨掉,不再繼續延續下去。

佛教有句話叫“不作不受”,什麼意思?無論是善還是惡,如果沒有在內心當中種下相應的習氣的話,就不會有下一次的結果。比如我們現代人,很多人並沒有從小信佛,但是為什麼對佛教接受得這麼容易呢?因為作為中國人,佛教已經在我們的土地上、在我們的祖輩心裡流傳了上千年。我們的文化基因裡已經帶有佛教的印記,所以佛教一旦重新興起,就喚起了我們的深層記憶。這就是“已作不失壞”和“不作不受”的道理。

溫馨提示:

若你覺得最近自己做事不順,老遇麻煩,運勢不詳類似的情況,

總有一天,付出的代價將更嚴重。除非中間出了個岔子。什麼岔子?通過懺悔來把它毀掉。

懺悔為什麼能夠懺悔掉呢?其實懺悔的並不是過去所殺的東西,而是內心當中對惡的愛好,可以通過懺悔把它磨掉。為什麼?懺悔它有四個力:一個叫依力,一個叫對治力,再一個叫摧毀力,再一個叫遮止力,四力。

其中所依力,是在某一個佛、菩薩面前歸依之後,非常虔誠地祈禱,發誓以後不再犯錯。或者念念經、磕頭、做佛像、建廟等,以種種方式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充分表現出贖罪和後悔之義。對治力和所依力,必須要具備兩個東西:一個叫摧毀力,一個叫遮止力。什麼叫摧毀力或者破壞力呢?懺悔者思考:這樣殺生的罪過到底是什麼?我將會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不斷地思考,讓自己感到膽戰心驚,讓自己感到坐立不安,讓自己感到後悔萬分。這個後悔萬分,可直接對治,把那個喜好做這件事的習氣磨掉。

遮止力是什麼?就是發誓,從此以後決不能再做。一旦在佛或者菩薩面前發誓之後,心裡有震懾力:“哎喲,我可不能做,我在佛面前已經發誓了,那怎麼可以呢?”這個作用很厲害。採用這種方式的時候,即使曾經做過一些壞事,但這種留在心中的習氣也可以磨掉,不再繼續延續下去。

佛教有句話叫“不作不受”,什麼意思?無論是善還是惡,如果沒有在內心當中種下相應的習氣的話,就不會有下一次的結果。比如我們現代人,很多人並沒有從小信佛,但是為什麼對佛教接受得這麼容易呢?因為作為中國人,佛教已經在我們的土地上、在我們的祖輩心裡流傳了上千年。我們的文化基因裡已經帶有佛教的印記,所以佛教一旦重新興起,就喚起了我們的深層記憶。這就是“已作不失壞”和“不作不受”的道理。

溫馨提示:

若你覺得最近自己做事不順,老遇麻煩,運勢不詳類似的情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