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十二星座 » 星座知识

禮贊70年 嫦娥四號完成第十月晝工作

嫦娥四號是世界首個登錄月球背面的勘測器,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登錄月球背面,至今剛好第十月晝,已經超出了設計壽命,那么下面由星座知識為大家揭曉下具體情況吧!一起來看看吧!

禮贊70年 嫦娥四號完成第十月晝工作
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信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完成第十月晝的科學探測工作,于10月5日19時30分進入第十月夜。第十月晝工作期間,著陸器工況正常,能量平衡,有效載荷月球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低頻射電譜儀按計劃開展有效探測工作,地面接收科學探測數據正常。

“玉兔二號”巡視器于10月5日15時43分完成月夜設置,進入休眠。第十月晝期間,巡視器根據整體規劃進行移動,目前累計行走289.769米。巡視器移動過程中,按計劃組織實施了巡視器紅外光譜儀、全景相機、中性原子探測儀、測月雷達等有效載荷的開機探測工作,進一步獲取月球背面科研數據,

地面接收載荷數傳數據正常。

在國慶節前后,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巡視器突破十個月球日工作期,遠遠超出設計壽命,以出色完成科學探測任務向祖國70華誕獻禮。目前,地面科研團隊正在對各科學載荷獲取的第一手探測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在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基礎上深入開展研究。

禮贊70年 從東方紅一號到嫦娥四號
1970年4月25日20時29分,東方紅一號經過北京上空,城市人山人海。這是喜看衛星飛過頭頂的人群。

1957年10月4日,蘇聯率先發射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伴侶一號”。1958年1月31日,美國成功發射“探險者一號”人造衛星。此時的中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已經確立,中國人民建設新中國熱情高漲,黨從國家長遠發展戰略考慮,作出了發展航天事業的決策。1958年,黨的八屆二中全會,提出了“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人造衛星被列為中國科學院1958年第一位的任務,代號“581”,錢學森為組長。當年10月,581組抽調人員組建了8個研究組,形成衛星總體、火箭探測總體和空間探測分系統研究實體。

科學技術和工業基礎薄弱,資源緊缺,又毫無外援,人造衛星研制之路十分艱難。1964年,東風二號導彈和原子彈相繼成功。這一年,《東方紅》大型革命音樂舞蹈史詩,一經演出,就成為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進的經典。《東方紅》的旋律家喻戶曉。

次年8月2日,黨中央就人造衛星作出全面部署。10月至11月,中科院主持召開方案論證會議,長達42天,最終議定衛星要做到“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見,聽得到”。有專家提出第一顆衛星叫“東方紅一號”,得到一致認可。

所謂“上得去”是指發射成功,“抓得住”是指準確入軌,這是起碼要求。“看得見”和“聽得到”難度更大。

“看得見”是指在地球上用肉眼能看見,衛星直徑只有1米,表面也不夠亮,

在地球上不可能看得到。科研人員反復實驗,想到了“借箭顯星”的辦法,把第三級火箭用“觀測球”包起來,表面鍍上鋁。入軌后,“觀測球”充氣撐開直徑達3米多,陽光照射下,接近可觀察的二等星亮度。

“聽得到”是指從衛星上發射的訊號,在地球上可以用收音機聽到。如果是滴滴答答的工程信號,老百姓并不明白是什么,于是決定播放《東方紅》樂曲。經過多次試驗,采用電子線路產生的復合音模擬北京火車站鐘聲的節奏和鋁板琴的琴聲,效果清晰悅耳。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長征一號火箭載著東方紅一號一飛沖天。很快,浩瀚太空中響起了《東方紅》的樂音。通過廣播,全國人民都可以聽到。第二天20時29分,東方紅一號經過北京上空,城市人山人海。

一雙雙眼睛,緊緊追隨這顆來之不易的“明星”。

衛星能飛多高,中國人的頭就能抬多高。航天事業,承載的是民族信心與國家尊嚴。別的國家能做到的,社會主義新中國一樣可以。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如果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

就在東方紅一號升空當年,中國啟動了首個載人飛船計劃。載人航天,不僅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直接體現,在政治、軍事、經濟上也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1993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征集飛船名字,“神舟”中選,它既寓意天河之舟,又與“神州”諧音。截至目前,中國已有11位航天員遨游太空,全部安全返回。

從航天員飛天、太空漫步,到發射天宮、空間交會對接,再到天舟一號“叩開”空間站大門,光榮屬于每一位參與者、見證者。據不完全統計,直接參加載人航天工程的單位有110多家,參試單位多達3000余家,參與工程技術人員超過10萬人。

發射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是航天活動三部曲。嫦娥奔月的夢想,在一代代人接力下,一步步走進現實。

2004年,黨中央正式批準繞月探測工程立項報告,工程規劃為“繞、落、回”三期。
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號第一次近月制動成功。
2008年2月,以“落”為目標的探月工程二期正式立項。
2010年10月,嫦娥二號衛星試驗新的奔月軌道;2013年12月,嫦娥三號探測器登陸月球;2019年1月15日,嫦娥四號發布照片,其搭載的棉花種子已經長出了嫩芽。

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

就在東方紅一號升空當年,中國啟動了首個載人飛船計劃。載人航天,不僅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直接體現,在政治、軍事、經濟上也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1993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征集飛船名字,“神舟”中選,它既寓意天河之舟,又與“神州”諧音。截至目前,中國已有11位航天員遨游太空,全部安全返回。

從航天員飛天、太空漫步,到發射天宮、空間交會對接,再到天舟一號“叩開”空間站大門,光榮屬于每一位參與者、見證者。據不完全統計,直接參加載人航天工程的單位有110多家,參試單位多達3000余家,參與工程技術人員超過10萬人。

發射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是航天活動三部曲。嫦娥奔月的夢想,在一代代人接力下,一步步走進現實。

2004年,黨中央正式批準繞月探測工程立項報告,工程規劃為“繞、落、回”三期。
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號第一次近月制動成功。
2008年2月,以“落”為目標的探月工程二期正式立項。
2010年10月,嫦娥二號衛星試驗新的奔月軌道;2013年12月,嫦娥三號探測器登陸月球;2019年1月15日,嫦娥四號發布照片,其搭載的棉花種子已經長出了嫩芽。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