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傳統命理 » 八卦

將陰陽五行合流並用的風水大師董仲舒

陰陽五行,可以分為陰陽與五行,兩者相輔相成,互相平衡互相制約,陰陽五行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這兩大學說的合流形成了中國傳統思維的框架。你能想像得到董仲舒也與陰陽五行有所關聯嗎?本期的名人風水帶你瞭解將陰陽五行合流並用的風水大師董仲舒。

記得我們初中歷史講到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他治學《公羊春秋》,獨步天下,堪稱文壇領袖。整個漢朝無有出其右者。他解釋的‘風水五行說’與近代科學“元素週期表”、“物質不滅規律”有異曲同工之妙。

董仲舒在《尚書·洪疇》中如是解釋了“五行”: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後而土居中央。是故木居東而主春氣,火居南方而主夏氣,金居西方主秋氣,水居北方主冬氣。他將五行抽象為5種物質屬性,歸納客觀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5種最基本的“元”構成的,他們之間相互對立、依存和轉化,

是宇宙間萬事萬物生生滅滅的規律和原因。這個觀念是樸素而唯物的。

董仲舒為“風水學”理論日臻完善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陰陽與五行
陰陽五行,可分為“陰陽”與“五行”,然而兩者互為輔成,五行必合陰陽,陰陽說必兼五行。陰陽五行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為古代樸素的唯物哲學。陰陽,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兩種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聯繫的力量;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和變化所構成,它強調整體概念。陰陽與五行兩大學說的合流形成了中國傳統思維的框架。

陰陽
陰陽學說早在夏朝就已形成,它認為陰陽兩種相反對的氣是天地萬物泉源。陰陽相合,萬物生長,在天形成風、雲、雷、雨各種自然氣象,

在地形成河海、山川等大地形體,在方位則是東、西南、北四方,在氣候則為春、夏、秋、冬四季。

任何事情都可以一分為二,這就是陰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陰陽是古人對宇宙萬物兩種相反相成的性質的一種抽象,是宇宙的對立統一,也是思維法則的哲學範疇。中國賢哲拈出“陰陽”二字,來表示萬物兩兩對應、相反相成的對立統一,即《老子》所謂“萬物負陰而抱陽”、《易傳》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易經》便是講“陰陽”變化的數理和哲理。

陰陽學說是我國古代擇吉術中的重要理論。關於陰陽觀念的產生,有人認為最早是在夏朝就已形成,因為《易經》八卦中陰爻和陽爻出現在夏朝的占書《連山》中。

陰陽可以互相轉化,同時二者又是相互依存的。就是說,陰與陽的每一個側面都以另一個側面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沒有陰,陽就不能存在;沒有陽,陰也不能存在。正如沒有乾,就沒有坤,沒有天,也就沒有地一樣。陰陽互相依存,互相為用。

陰陽依存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一動態過程伴隨事物終身,決定事物發展的進程。

五行
五行學說也是我國古代人民創造的一種哲學思想。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種物質:金、木、水、火、土元素,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這五類物質各有不同屬性,如木有生長發育之性;火有炎熱、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實之性;金有肅殺、收斂之性;水有寒涼、滋潤之性。五行說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質別人納人這五大類的範疇。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