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傳統命理 » 相術

隋唐五代的風水文化

隋唐五代有時候也稱為五代十國,一般認為從西元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北宋建立,共五十三年。這其中,風水文化也得到了傳播。但是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破壞時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戰爭征賦不斷。

隋朝
隋文帝楊堅是個比較開明的皇帝,他對風水術持懷疑態度;有人在他面前兜售風水那一套,他毫不客氣地說:“我家祖墳所占的地方,如果說不吉利,可我當了皇帝;如果說吉利,我的兄弟又是打仗死的。”說客無以對。

隋宰相楊恭仁準備置祖輩的葬地,請了海內有名的五、六批相地家蔔地,這些人各有一套,楊恭仁不知聽誰的好。他就密派人回家鄉取葬地四角的土各一鬥,並在曆書上寫著地的形勢。相地家們都沒說准。有個叫舒綽的說:“此土五尺外有五穀,得其一即是福地,世為公侯。”楊恭仁請舒綽到其地察看,挖地七尺,果然發現一洞穴,

貯藏七、八鬥粟,這裡原是粟田,蟻啄而成穴。楊恭仁於是重賞了舒綽。

唐朝
唐朝的相地知識逐漸科學化。李吉甫在《元和郡縣誌》的序文中批評過去的地學家“飾州邦而敘人物,因丘墓而征鬼神,流于異端,莫切根要。”李在書中對山川形勝描寫得很具體,如“函谷關城,路在穀中,深險如函,故以為名。其中劣通,東西十五裡,絕岸壁立,崖上柏林蔭穀中,殆不見日。……東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穀,號曰天險。”後世風水師經常模仿這種文筆描寫地理。

到了唐代,相地活動與風水術日益分化,風水術側重於看墳地,迷信色彩十分嚴重。據《通典》卷138引《開元禮》記載,唐代不論是官人還是庶人,只要死了,都要“卜宅兆“蔔葬日”,這成為一種很普遍的習俗。

唐初,徐勳請人蔔葬,得到的占辭是“朱雀和鳴,子孫盛榮。”有個叫張景藏的相地師不以為然,認為‘所占者過也。此所謂朱雀悲哀,棺中見灰。”後來,徐敬業在揚州反叛,武則天大怒,派人撬開徐勳的墳墓,焚屍為灰,應驗了張景藏的斷言。當時,有些知識份子懂風水。武則天當政時,侍中郝處俊極力反對高宗遜位於武則天,受到武則天冷落。郝處俊死後,有書生經過郝的墓地,說:“葬壓龍角,其棺必所。”後來,郝處俊的孫子犯了罪,禍連九族,把郝處俊的墳剖開了,書生的話言中了。

“葬壓龍角”就是在埋葬時,棺材壓在了龍脈的角上,在當時是風水的大忌。據《摭遺》,唐玄宗獵于溫泉之野,鶻飛免走,禦駟疾馳,有白雲先生張約的快馬能跟得上玄宗。

到了一個山頭,看見一座新墳,張約顧視甚久,玄宗問看見了什麼,張約說:“葬失其地,安龍頭,枕龍角,不三年,自消鑠。”旁邊有樵夫,玄宗問是什麼人葬于此,樵夫說是山下崔巽家。玄宗和張約來到崔家,男子尚衣斬糸衰衣,不知是玄宗。玄宗說:“山上的新墳,不是吉地!”男子說:“父親臨終前講過,‘安龍頭,枕龍耳,不三年,萬乘至。”玄宗感到很驚歎。張約自歎不如崔巽,後來回到山裡去修行去了。玄宗下沼罷免男子的終身徭役。

玄宗的大臣中,數張說最通風水。《大唐新語?記異》記載,開元年問,集賢學士徐堅的妻子岑氏死,他向張說請教選擇墓地。張說雲:平地之下一丈二尺為土界,又一丈二尺為水界。土界有土龍守,水界有水龍守。土龍六年出來曬一次太陽,

水龍十二年出來曬一次,墳墓不能太接近土界和水界,否則墳墓不牢。

張說的風水知識不及湖北黃州的浮屠泓師精當。《醜莊日記》記載,浮屠泓師為張說買宅,告誡張說不要在宅東北打洞。後來,宅東北無故陷丈余,泓師說:“公當富貴一世,而諳子將不終。”張說欲平地,泓師又說:“客土無氣,與地脈不連,譬身瘡瘠補他肉無益也。今之俗師妄言風水者,一遇方隅坎陷,則令補築增輳,便謂藏風聚氣,豈不謬哉,君子無惑焉可也;”此外,泓師還預言到李林甫只能當十九年宰相,韋紹為列卿,這些事蹟見載于《太平廣記》。

當時的許多和尚都懂得風水術。江西有個叫司馬頭陀的,走遍了洪都諸山,鈐地170多處,發現湖南有一名山,

和尚就在山上建立了同慶寺,有個叫王智興的,年輕時曾為徐州門子。有個道士住在隔壁,智興每天起床掃地,總是把道士的大門也掃乾淨。道士很感激,說:“我會看墓地,給你家裡選塊好地。”就引著智興外出,指著一塊地說:“葬先人於此;君當壽,而兩世位至方伯。”後來,智興以戰功累升至侍中。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